• 银娱geg



  • 产品详细

    白术

    【性味】
    苦甘,温 。
    ①《本经》 :“味苦 ,温。”
    ②《别录》:“甘,无毒 。”
    ③《药性论》:“味甘辛,无毒。”
    【归经】
    入脾 、胃经。
    ①《汤液本草》 :“入手太阳、少阴 ,足阳明 、太阴,少阴 、厥阴经。”
    ②《本草蒙筌》:“入心、脾、胃、三焦四经 。”
    【功能主治】
    补脾 ,益胃,燥湿,和中,安胎。治脾胃气弱,不思饮食,倦怠少气,虚胀 ,泄泻,痰饮,水肿,黄疸 ,湿痹,小便不利,头晕 ,自汗,胎气不安。
    ①《本经》 :“主风寒湿痹,死肌 ,痉,疸,止汗,除热消食 。”
    ②《别录》:“主大风在身面 ,风眩头痛,目泪出,消痰水 ,逐皮间风水结肿,除心下急满,及霍乱吐下不止,利腰脐间血,益津液,暖胃 ,消谷嗜食。”
    ③《药性论》:“主大风顽痹,多年气痢,心腹胀痛,破消宿食,开胃,去痰诞,除寒热,止下泄 ,主面光悦,驻颜去皯,治水肿胀满,止呕逆,腹内冷痛,吐泻不住 ,及胃气虚冷痢。”
    ④《唐本草》 :“利小便。”
    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治一切风疾,五劳七伤,冷气腹胀 ,补腰膝 ,消痰,治水气,利小便,止反胃呕逆,及筋骨弱软,痃癖气块 ,妇人冷癥瘕,温疾 ,山岚瘴气,除烦长肌。”
    ⑥《医学启源》:“除湿益燥,和中益气,温中 ,去脾胃中湿,除胃热,强脾胃 ,进饮食,和胃 ,生津液,主肌热,四肢困倦,目不欲开,怠惰嗜卧,不思饮食 ,止渴 ,安胎 。”
    ⑦李杲:“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。”
    ⑧王好古:“理中益脾,补肝风虚 ,主舌本强,食则呕,胃脘痛,身体重,心下急痛,心下水痞,冲脉为病,逆气里急,脐腹痛。”
    ⑨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“有汗则止,无汗则发 。能消虚痰 。”
   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 :煎汤,1.5~3钱;熬膏或入丸 、散 。
    【注意】
    阴虚燥渴 ,气滞胀闷者忌服 。
    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防风 、地榆为之使 。”
    ②《药品化义》:“凡郁结气滞 ,胀闷积聚 ,吼喘壅塞,胃痛由火 ,痈疽多脓,黑瘦人气实作胀,皆宜忌用。”
    【附方】
    ①治虚弱枯瘦,食而不化 :于术(酒浸,九蒸九晒)一斤,菟丝子(酒煮吐丝,晒干)一斤,共为末,蜜丸,梧子大 。每服二、三钱 。(《纲目拾遗》)
    ②治脾虚胀满:白术二两 ,橘皮四两 。为末 ,洒糊丸 ,梧子大 。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。(《全生指迷方》宽中丸)
    ③治痞,消食强胃:枳实(麸炒黄色)一两 ,白术二两 。上为极细末,荷叶裹烧饭为丸 ,如绿豆一倍大 。每服五十丸,白汤下,不拘时候,量所伤多少,加减服之 。(《兰室秘藏》积术丸)
    ④服食滋补,止久泄痢:上好白术十两,切片 ,入瓦锅内,水淹过二寸,文武火煎至一半,倾汁入器内,以渣再煎 ,如此三次 ,乃取前后汁同熬成膏,入器中一夜,倾去上面清水,收之。每服二、三匙 ,蜜汤调下。(《千金良方》白术膏)
    ⑤治脾虚泄泻 :白术一两,芍药半两(冬月不用芍药,加肉豆蔻,泄者炒)。上为末,粥丸。(《丹溪心法》白术丸)
    ⑥治小儿久患泄泻,脾虚不进饮食,或食讫仍前泻下,米谷不化 :白术一分(米泔浸一时 ,切,焙干) ,半夏一钱半(浸洗七次),丁香半钱(炒)。上为细末 ,生姜自然汁糊丸,黍米大。每半岁儿三丸,三五岁儿五 、七丸,淡生姜汤下,早晚各一 。(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温白丸)
    ⑦治湿泻暑泻 :白术、车前子等分 ,炒为末 ,白汤下二、三钱。(《简便单方》)
    ⑧治肠风痔漏 、脱肛泻血、面色萎黄,积年久不瘥 :白术一斤(糯米泔浸三日,细研锉,炒焦为末),干地黄半斤(净洗,用碗盛于甑上蒸烂细研)。上相和 ,如硬,滴酒少许,众手丸梧桐子大,焙干。每服十五丸,空心粥饮下 ,加至二十丸。(《普济方》香术丸)
    ⑨治心下坚 ,大如盘,边如旋盘,水饮所作:枳实七枚,白术二两。上二味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 ,分温三服 ,腹中耍即当散也。(《金匮要赂)枳术汤)
    ⑩治伤寒八九日 ,风湿相搏 ,身体疼烦 ,不能自转侧 ,不呕不渴,脉浮虚而涩 ,大便坚,小便自利者:白术二两,附子一枚半(炮去皮),甘草一两(炙)  ,生姜一两半(切),大枣六枚 。上五味,以水三升 ,煮取一升去滓,分温三服,一服觉身痹半日许 ,再服。三服都尽,其人如冒状,勿怪 ,即是术、附并走皮中,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。(《金匮要略》白术附子汤)
    ⑾治中湿,口噤,不知人:白术半两,酒三盏。煎一盏 ,顿服;不能饮酒 ,以水代之。日三,夜一。(《三因方》白术酒)
    ⑿治忽头眩运,经久不差,四体渐羸,食无味,好食黄土:白术三斤,曲三斤。上二味搀筛酒和,并手捻丸如梧子,暴干。饮服二十枚 ,日三。忌桃、李、雀肉等 。(《外台》)
    ⒀治风虚,头重眩,苦极,不知食味。暖肌,补中,益精气 :白术二两,附子一枚半(炮去皮),甘草一两(炙)。上三味,锉,每五钱匕,姜五片,枣一枚,水盏半,煎七分 ,去滓 ,温服。(《近效方》术附汤)
    ⒁治自汗不止 :白术末 ,饮服方寸匕 ,日二服 。(《千金方》)
    ⒂治盗汗:白术四两,分作四份,一份用黄芪同炒,一份用石斛同炒 ,一份用牡蛎同炒,一份用麸皮同炒。上各微炒黄色 ,去余药。只用白术,研细 。每服二钱,粟米汤调下 ,尽四两。(《丹溪心法》)
    ⒃治老小虚汗:白术五钱,小麦一撮 ,水煮干,去麦为末,用黄芪汤下一钱 。(《全幼心鉴》)
    ⒄治产后呕逆不食 :白术五钱,姜六钱 。水煎,徐徐温服。(《妇人良方》)
    ⒅治妇人血虚肌热,或脾虚蒸热,或内热寒热:白术 、白茯苓、白芍药(炒)各一钱,甘草(炒)五分,姜、枣,水煎。(《妇人良方》乞力伽散)
    ⒆治三日疟 :九制於术一斤 ,广皮八两。熬膏,用饴糖四两收。(《古今良方》)
    ⒇治四日两头疟,一、二年至三、四年不愈者,或愈而复发,连绵不巳者:於术一两,老姜一两。水煎,发日五更温服 ,重者二服。(《纲目拾遗》)
    (21)治牙齿逐日长,渐渐胀,开口难为饮食 ,盖髓溢所致 :只服白术愈。(《夏子益治奇疾方》)
    (22)治儿童流涎:生白术捣碎,加水和食糖 ,放锅上蒸汁,分次口服,每天用三钱。(《江苏中医》(12):1,1965)


  • XML地图